一個家人的檔案寫著:
我想變的天天都充實與快樂~也希望能帶給旁人歡樂!
 
工程師的疑問是:
「我天天都充實與快樂」跟「我想變的天天都充實與快樂」有什麼不一樣?

 
 
電梯往下,請握緊扶手
前者有證據證明自己充實與快樂
後者有證據證明自己還不夠充實與快樂,因為他還不是,他「想變」
 
 
電梯向下一階
前者會有證據證明自己充實與快樂,因為他尋找證據來證明自己充實與快樂
後者會有證據證明自己還不夠充實與快樂,因為他尋找自己不足的證據來證明他還不夠
 
 
電梯再向下一階
前者把力氣花在尋找證據證明自己充實與快樂
後者把力氣花在尋找自己不足的證據,同時告訴自己需要充實快樂
 
 
電梯又向下一階
前者選擇了「自己是充實與快樂的」
後者選擇了「我『想要』充實與快樂」
 
這種事沒有對錯
只在於選擇的公式合不合用
公式合用了,推導的結果就像大屌推倒Man零一樣的順暢
(咦?)

 
--
會「想變」代表「自己覺得還不是」
那麼,我們要怎麼相信「自己是」?

靠別人告訴我們嗎?
可是別人告訴我們「是」的時候,我們早就已經「是」了 
 
那麼,起點在哪? 

 
 


引用酷‧新月的文章
老大 我有個延伸的問題
快樂需要證明嗎? 如果去證明快樂 只是說服自己是快樂的吧?

 
 
對於需要證明的人,就需要證明
但是證明能證明什麼,這個我就真的不知道了
 
畢竟,每個人的生命軌跡所勾勒出來的世界都是不一樣的 

就相對論來說 
有沒有什麼東西是不變的,可以衡量所有一切
只有站在自己的角度所看到的,對自己才有最真切的意義

 
我們能做討論的範圍,就只是在相近的架構上的邏輯推論。

 
 
因此,快樂是否需要證明或能證明什麼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Huskyman X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