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面鋪陳了兩集,這次終於要討論我自己的個性偏差了。

依照前兩集的鋪陳,我提出我自己對於個性這件事的結論:

(1)我在意我的個性呈現給別人的感覺,因為我希望我自己真正的想法可以正確地傳達給他人
(2)我必須清楚知道我真正的目的,才有辦法針對我的目的提出有效的做法。
(3)有些話說出口即便當下不知道為什麼(可能就真的只是「我爽」),但是事後回想應該可以探究出自己當下說話的目的,或者我們發現我們真的說錯話。

 

我自己所定義的個性偏差,其實是針對我自己的期待(我希望呈現出來的個性)與我現在實際狀態(以一個相對客觀,或是我的訊息接收者的反饋)的偏差值。比方說:我希望別人覺得我說話清楚易懂,因為這樣我可以正確表達我的目的;但實際上的收到回饋是:聽起來有道理可是鋪陳太久,容易變成碎念而喪失重點,變成愛說教的中年男子。

很顯然的,針對某些受眾來說,我所希望呈現的跟別人所接收到的並不一致,這中間出現了偏差。不過我們無法兼顧到所有的人,我們不可能希望我們在每個人的心中感受到的自己都跟自己所想表達的一樣。若是發現那些對我們不重要的人對我們說三道四時,事實上我們可以選擇忽略,完全不聽,也不做任何回饋。

 

 


 

啊,那如果是對我們很重要,很特別的人呢?

 


 

某一天突然發現,那些對我們很重要的人,原來我們在他們的心中跟我們自己想像的不一樣。

我是不知道別人會怎樣,我會很痛苦,我這麼努力的想要變成理想的樣子,但是對方卻不這麼認為。傷心、失望、沮喪、對自己的懷疑一股腦地全部湧出來,像是壞掉的消防栓大量地噴出,噴到自己都快乾了還是停不下來。

對方說:「你真的不需要這樣,我不需要你等我下班。」啊,我被否定了!
對方說:「你做那什麼工作,你難道不怕餓死嗎?」啊,我又被否定了!
對方說:「我這樣都是為你好。」啊,楊雅喆你讓我從此以後都不敢說這句話了!

我沒有辦法告訴你這時候該怎麼辦,因為這就是我體認到我個性偏差時的感覺。但那些對我們很重要,很特別的人可能無法體會我們正在遭受怎樣的痛苦,但是他們一定也很擔心,只是他們無法體會。

也許某個正看著這段文字的你心想:「屁,他們才不會擔心。」
那我就要好奇的問問你:「蛤?他們不會擔心?那他們為什麼是你很重要,很特別的人?」

 

(之三,未完)


PS:
我沒有要解決什麼問題,我只是寫來發洩的。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Huskyman X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